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出炉,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9年7月,一位步伐缓慢的中年妇女,牵着一个瘦弱的孩子,走到了平江县政府的门口。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流露出岁月的沉重;而孩子显得营养不良,脸色苍白,显而易见地缺乏足够的食物滋养。她的手紧紧握着一个破烂不堪的帆布袋,仿佛那是她此生唯一的宝藏。两人显得衣衫褴褛,仿佛是城市角落的乞讨者。然而,奇怪的是,她们一开口就请求见县委书记,称有重要的事情需要传达。
当时,平江县刚刚经历解放,局势动荡不安,书记的公务繁忙。门口的警卫告知她们,若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交给他。但老妇人却执意要亲自面见书记,显得十分坚定。警卫见状,担心她真的有急事,于是向书记进行了汇报。平江县县委书记齐寿良虽然事务繁多,但在他眼里,对于每位普通百姓的请求都极为关注。他听了警卫的汇报后,立即指示将老妇人请进办公室。
展开剩余88%面见书记后,老妇人便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她是新四军烈士涂正坤的遗孀朱引梅。自丈夫牺牲以来,她独自背负着责任带着儿子逃亡了整整十年。今天的到来,是为了完成丈夫当年的一个遗愿。说着,她颤抖着打开了包裹,里面闪烁着的光辉令所有在场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原来,那是一整块16两的黄金!朱引梅坚定地宣称,她要将这些黄金归还给党组织。一个看似乞丐般的妇人,手中竟然握有如此贵重的财物,这背后涂正坤烈士的遗愿,又究竟是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些疑问,我们必须追溯涂正坤和朱引梅的命运之交。涂正坤,原名涂正生,生于1897年,来自湖南平江的一个工人家庭。朱引梅比他小13岁,其家庭经济状况则相当窘迫,父亲无力抚养多个孩子,于是在她尚小的时候便将她送到了涂家成为童养媳。尽管涂家并不富裕,但朱引梅嫁入后立即投入到家庭的琐事中,帮助家务。
后来,涂家倾尽家底供涂正坤读书,四年后,朱引梅始终以自己的勤劳和支持默默陪伴着丈夫。尽管涂正坤因家庭贫困辍学,继而成为缝纫工,但他通过工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生的信仰,影响着朱引梅。1925年,涂正坤加入了共产党,并在北伐军进入平江后,以工人的身份做起了地下工作。
1927年,蒋介石发起了反革命政变,涂正坤参与了秋收起义及平江起义。在大部队转移后,他选择留在连云山地区进行游击战,虽然没有军事训练,但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指挥才能。1928年,涂正坤出任平江县委书记,积极领导农民兄弟与红军抗击敌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工作表现日渐出色,先后担任了执行委员、常务委员、财政部长及政治保卫分局局长等职务。1934年,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然而涂正坤因其指挥能力被留在原地,和傅秋涛共同领导游击队,进行了漫长且艰苦的游击战争。尽管艰难困苦,涂正坤凭借此前的地下工作经验,巧妙地获取敌情,使得游击队在战斗中游刃有余,令敌方忌惮。
为了铲除涂正坤,国民党派出众多特务进行暗杀,但涂正坤始终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未曾被成功。最终,国民党对涂家的亲属实施了报复,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母。在悲痛欲绝中,涂正坤选择用游击战术反击,最终俘获了杀父仇敌邱国轩,并在公审后亲手了结了这个仇恨。从此,他与国民党间的仇恨便难以化解。
随后的抗日战争爆发,涂正坤带领游击队走出湘赣边区,投身于新四军。虽然他并未上前线,但在后方坚持统战工作,度过了人生中少数的安宁时光。他与朱引梅的生活逐渐稳定,朱引梅也怀孕生下了孩子。可谁曾想,这样的平静是短暂的,危机悄然逼近。
1939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已持续两年,两党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而狡诈的日军察觉到了这一变化,迅速调整策略,开始针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展开攻势。蒋介石于暗中指使手下,试图以摩擦削弱抗日力量,涂正坤与国民党合作的前景变得风险重重。
不久,在杨森代表国民党进驻平江后,涂正坤未曾察觉到隐藏的危险,频频表达了共同抗战的意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察觉到杨森正试图拉拢党内不坚定的人士,有意分化平江县的党组织。更糟糕的是,杨森开始对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带来了严重损失。涂正坤迅速将情况上报,并努力与杨森谈判,期望能达成停战协议以维护人民的安宁。
经过一系列谈判,双方迅速达成协议,包括停火、撤军等条款,然而涂正坤心中始终存疑,对于国民党的作风他深知不可信。1939年6月,蒋介石对杨森发出密令,要求处决新四军在平江的所有共产党人员。危机如影随形,涂正坤意识到事态严重,赔上了全部公款——12两黄金,交托给朱引梅,并叮嘱她若他牺牲了就将黄金归还给党组织。
这是夫妻二人生命中最后的见面。数日后,杨森率兵突袭新四军的通讯站,以极其残忍的方式进行了洗劫,涂正坤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2岁。与此同时,通讯处的财物被劫掠一空,惨案震惊了整个国家,史称“平江惨案”。
在这场暗流中,朱引梅获悉丈夫的牺牲,不顾悲痛,全力藏匿黄金,却未能逃过敌人的追杀。敌人迅速破门而入,她不得不快速隐匿。就在危急关头,邻居挺身而出,声称孩子是她的孙子,欺骗国民党的士兵,使朱引梅母子得已逃生。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朱引梅对即将到来的追捕感到担忧,开始了艰难的逃亡。
29岁的朱引梅背负黄金,躲避于深山之中,艰难地求生。她和孩子找不到足够的食物,只能依靠挖野菜、采摘果实维持生计。十年间,她反复隐藏与逃亡,儿子涂明涛因长期缺乏营养而骇人听闻。朱引梅始终铭记丈夫的遗嘱,尽可能保护那分黄金,即使生活再困难,也不敢使用一分。
1949年,平江终于获得解放,朱引梅在山中隐匿十余载,终于走出了幽暗的深山。此时39岁的她,已显得苍老沧桑,宛若60岁的人。她未曾顾及身上的破旧衣物,径直走入平江县政府,将黄金交给了时任书记齐寿良。那16两黄金分为两部分,其中12两是涂正坤所筹集的,而其余4两则是朱引梅的嫁妆,伴随她的忠诚,交还给了党组织。
齐寿良尽显感动,表达了对她无私奉献的感激,并立即办理了黄金的入库手续。在询问朱引梅是否需要帮助时,她淡然表示自己与丈夫向来过着低调的生活,希望不愿被过多宣扬。齐寿良体贴入微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并在她离去时,敬礼致意。
之后,朱引梅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努力生活,从不向政府伸手。然而到了1995年,平江县实施房屋改制,规定政府工作人员需以现金购买自己的住房,85岁的朱引梅因无法筹集到资金,只得无奈申请政府资助。经过审查,政府特批了1.4万元现金,帮助她购得住房。
当地的媒体在此时已然兴盛,朱引梅的故事因此被记者发掘,她与涂正坤的英雄事迹迅速传播开来,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平江惨案”的细节也为更多人所知。甚至有演出单位将她的经历改编成情景剧,在各大舞台上演出,传承着这段历史。
最终,朱引梅于1998年去世,享年88岁。她和丈夫涂正坤都是终生忠诚于党、廉洁自守的好干部,其精神将化作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干部与人民。
红网——党史会说话 |“烈士遗孀”朱引梅:怀揣黄金乞讨十年 革命信仰永不褪色
共产党员 2005-02-08 穆成林《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二) 天地能知忠烈心——涂正坤》
发布于:天津市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